圖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氣候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 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婧 攝
經國務院批準,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
論壇2015"年會于今日在
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國經濟網對會議進行了全程報道。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氣候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在分論"2015巴黎氣候變化大會:超越哥本哈根?"的上表示,在應對氣候變化的
問題上,各國要共同努力,中國更要有耐心慢
慢解決。
李俊峰認為,從1992年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到后來的京都議定書,到巴黎路線圖,哥本哈根協定,德班平臺,雖然大家沒有達成協議,大家還是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無論中國、美國、歐盟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這個共同努力的結果,不是在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下進行的,而是每個國家都在自主的行動。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是向往美好的生活,都向往一個美麗的環境,氣候變化如果我們認識到它是一個問題,它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每個國家根據自己的能力會作出恰當的判斷,采取恰當的行動,這就是說我們在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的情況下達成的結果。
在看待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的貢獻時,李俊峰表示,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國在過去的這么多年里面,對氣候變化問題是認真的,一步一步做的,過去做了很多工作,現在也在努力的做工作,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大家都在說中國現在是一個十字路口,我們一個朝著低碳方向走,一個朝著高碳方向走。我同意這個觀點,但是我們面臨的十字路口太多,我們1978年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們看到,中國在十字路口上我們走不出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后來我們沒走得太好,我們在低碳這個問題上是不是比我們過去在環境問題上,我指的當地環境污染問題上,是不是走得更好,我們希望走得更好,但是我們不得不面臨很多艱難的選擇或者困難或者挑戰。
李俊峰認為,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我們應該同時看到中國的努力和困難,我們應該有改變的信心和決心,但是也有一個慢慢改變的耐心,所以說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不著急,因為我們面對的是2100年的目標,是85年以后的事情,我相信我們這代不見得比我們后代更聰明睿智,有些問題可以放到2030年以后解決,那個時候的技術和人類認識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水平,我相信會超過我們,所以我們慢慢來不著急。
原標題:李俊峰:中國應用"長跑"的方式應對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