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免费日韩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2区,超碰在线94,亚洲男人的天堂网,日韩av免费在线观看

鋼鐵、水泥、鋁冶煉三大高耗能行業,打響降碳攻堅戰

2025-9-10 09:47 來源: 中國能源報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公布。《意見》提出,到2027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基本覆蓋工業領域主要排放行業,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實現重點領域全覆蓋。

  這意味著我國碳市場將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開市,首批僅納入電力行業。今年覆蓋范圍首次擴大,納入鋼鐵水泥、鋁冶煉三大高耗能行業。作為新納入行業,目前,三大行業各自降碳情況如何?其在邁向“雙碳”目標時,還有哪些難題亟待解決?

  ■鋼鐵行業——

  生產工藝設備升級成降碳關鍵

  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總量和排放強度均較大,僅次于電力行業。相關數據顯示,該行業每年產生的碳排放量約達18億噸,占到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中聯鋼聯合鋼鐵網低碳研究員史文飛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說:“總體看,中國鋼鐵行業的碳排放強度要高于歐盟、日韓等其他主要鋼鐵生產國和地區。這主要是因為中國以長流程生產工藝為主,其占到粗鋼產能的90%,而歐盟僅為55%、日本73%、韓國68%。具體來看,中國長流程生產工藝碳排放和歐盟相當,低于日本和韓國,而短流程生產工藝碳排放則相對較高。因此,中國鋼鐵行業總體碳排放較高的主要原因是生產流程的結構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鋼鐵行業正加快推進能源轉型,在不斷提升清潔電力消費比例的同時,充分回收利用余熱、余氣等二次能源進行自發電,從而顯著降低碳排放。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7月,其會員企業用電總量同比增長2.99%。其中,自發電總量同比增長13.28%,同比提高5.66個百分點,占比達到62.30%;清潔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更是達到62.10%。其中,風力發電量同比增長618.06%,光伏發電量同比增長64.02%。

  在生產工藝流程方面,技術路線升級成降碳的重要抓手。“中國大規模的長流程煉焦、煉鐵存量產能設備要向電爐、氫還原工藝設備轉換,不過這還需要大量的設備投資、綠電綠氫等配套條件到位,同時前期還要應對綠鋼需求的不足并培育市場。”史文飛認為,碳配額市場作為一種低碳轉型的獎懲機制,隨著這一機制的完善和碳配額缺口的擴大,先進者有望獲得碳收入,而后進者則要付出額外成本。這一“進”一“出”就可以在沖抵設備改造投資的同時,降低綠鋼的使用成本,客觀上促進鋼鐵行業低碳升級。

  此外,在碳管理體系建設方面,史文飛建議,企業要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碳盤查和碳管理系統,借助智能化手段實現精細化的碳減排,同時企業還應主動計算和公布自身產品碳足跡數據和個性化碳排放因子數據,供下游客戶參考。

  ■水泥行業——

  水泥原料與燃料替代率有待提升

  水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點領域。據測算,我國水泥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約占建材工業的80%,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0%以上,是我國碳減排工作的重點領域。

  2024年,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公布的《水泥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底,水泥熟料產能控制在18億噸左右,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達到3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完成技術改造或淘汰退出,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比2020年降低3.7%。這意味著水泥行業目前正面臨產能結構深度調整、能效升級加速、市場競爭格局重塑的關鍵時期。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相關人士向《中國能源報》記者介紹,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技術是水泥行業重要的減排路徑。目前水泥行業原料替代率和燃料替代率水平較低,在減碳空間方面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水泥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之后,水泥企業就能充分利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激勵機制,通過積極采用節能降碳、原/燃料替代技術以及優化管理等措施,倒逼行業淘汰低效產能、釋放先進產能,實現碳配額盈余,從而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獲得經濟收益,并能夠促進水泥行業有效應對產能過剩矛盾以及經濟效益下滑等問題,有力推動水泥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提出并歸口的《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 水泥》《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 石材》《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 光伏玻璃》《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 石灰》四項碳達峰碳中和專項國家標準已完成征求意見稿,進入標準公開征求意見階段,水泥行業配套減碳標準正持續完善。

  ■鋁冶煉行業——

  或面臨加速洗牌

  在鋁冶煉行業,尤其是電解鋁,因其生產過程需持續消耗大量電力,減碳任務迫在眉睫。“首先,從規模上看,2024年我國電解鋁行業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已經超4億噸,占到全國總碳排放量的約5%;其次,行業碳足跡受海內外政策與資源傾向的約束愈發嚴重。當前,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對鋁產品的碳關稅征收已進入實操階段,未來中國鋁產品出口將因其在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出現較大價值差異,成本上升、綠電鋁需求爆發等均將倒逼行業加快推進減碳行動。”富寶資訊鋁分析師張堯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說。

  “我國電解鋁行業碳排放強度高的根源在于能源使用結構。”張堯指出,盡管我國電解鋁綜合電耗(13300千瓦時/噸)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甚至優于歐洲(15146千瓦時/噸),但電力結構的“煤電底色”導致整體排放居高不下。比如歐盟電解鋁雖能耗更高,但其綠電占比使噸鋁碳排放顯著低于我國的“火電鋁”。“我國電解鋁在生產過程中有接近75%的能源依賴火電,而在挪威、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該行業的綠電使用占比接近100%。我國電解鋁行業平均碳排放強度約為11噸—12噸二氧化碳當量/噸鋁,而挪威、加拿大等‘水電鋁’企業噸鋁碳排放僅為1.5噸—2噸二氧化碳當量。這意味著我國噸鋁碳排放強度是國際領先水平的6倍—8倍。”

  對于鋁冶煉企業來說,納入全國碳市場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全國碳市場為企業帶來新的盈利空間以及更大的市場,但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合規化生產以及未來技術轉型成為一大難點,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受壓,或將推動行業加速洗牌,甚至部分產能清退。此外,當下市場仍有諸多企業尚未涉及碳排放測算實操,未來數據上的匱乏以及理論知識不足,將導致產業發展出現滯后。”張堯認為,短期來說,在工藝上進行技術改革是見效最快的做法;長期來看,“綠電替代以及再生鋁產品的普及將是減碳的主要途徑。”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