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戶終端的切入
在國內,智能燃氣網更多的還集中在用戶終端,集中在燃氣流量表。這里不去討論智能燃氣表的技術
問題,基于“云”模式,每個燃氣表都可以將表具編號作為ID,并配以二維碼,生產廠家(或銷售商)將表具出廠數據上傳,燃氣企業將安裝信息上傳,并與用戶的地址門牌、個人信息(包括帳號)、服務數據等關聯起來。燃氣企業可以利用這個“云”提高服務用戶的效率并降低成本,而用戶可以通過這個“云”與燃氣企業互動。
如果延伸一下,燃氣企業還可以利用終端數據來進行氣量管理,包括中短期預測、貿易調度、運營管理等等;如果再延伸一下,將燃氣表與燃燒器具關聯起來,我們還可以提供燃氣器具管理服務(品牌、年限、工況),更可以通過燃氣消費量來判斷燃燒器具的連續使用時間,科學地進行壽命周期管理,而不再依靠用年限來判定是否報廢,為用戶提供貨真價實的增值服務。
在這里還可以做跟多的延伸,包括燃氣、
電力、水、太陽能等資源的消費分析,為城市能源規劃和管理提供第一手的基礎數據,甚至可作為向中小企業提供
節能管理的重要數據,如果將各云數據利用軟件進行關聯、分析,也許需要輔以人腦,就能夠提供一份切實可行的節能
減排方案,注意了,這個方案不僅包括用戶終端因素,同時對與之相關因素都進行了考慮。
在燃氣使用安全方面來說,我們可將燃氣表具與一款通過WiFi連接安全家居云平臺的智能燃氣報警器關聯,可實現實時燃氣、一氧化碳探測和分析。一旦發現濃度超標,報警信息可以通過軟件(目前可能以手機APP為主)傳送給用戶、物業管理單位、燃氣企業等,在第一時間得到快速應對。
日漸興起的智能家居業務將會給燃氣帶來更多挑戰和機遇。
需要標準的支撐
目前,燃氣相關硬件,特別是信息管理系統,都是不同標準制造來制造的,相互之間兼容性較差,甚至有相互矛盾、抵觸之處。而智能燃氣網將燃氣的生產、
運輸、儲存、交易和利用聯合成為“生態系統”,是一個大數據匯集的平臺,那么數據平臺的建設標準極其重要。建議國家或行業盡快出臺相關的制度或標準予以支撐,通過有力的立法保障和專業協調,建立完整的“燃氣與大數據、能源互聯網及互聯網+”相關的規范和標準體系,如果雜亂的數據越多,未來我們為此付出的成本會更多。
作者簡介:燃氣行業資深從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