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必須重新謀劃能源結構和布局必須下大力氣發展清潔能源、綠色能源和新興替代能源
在中美碳減排協議中,中國承諾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從2015年的15%提升到2030年的20%左右,意味著中國必須重新謀劃能源結構和布局,必須下大力氣發展清潔能源、綠色能源和新興替代能源。按照循環經濟中有關“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積極推動能源循環高效使用。相比煤炭和石油,電是清潔能源和綠色能源,未來國家應該積極推動“以電代煤、以電代油”,加大清潔能源發電比例,通過特高壓遠距離輸送電力,避免大量使用柴油的車輛在長途運輸中排放污染物。
首先,需要大力發展
節能、低噪、環保的電動汽車,這是緩解中國石油資源緊張、減少城市大氣污染的重要途徑。2012年,美國和日本電動汽車銷售量分別達到5.3萬輛和2.7萬輛,西歐與加拿大等國電動汽車銷量也在數千輛,但是中國這一比例相去甚遠,國家需要完善好硬件設施以及配套服務網絡,出臺鼓勵實施細則,大力提升電動汽車的使用率。其次,要發展低碳電力,提高電力新能源份額,要積極發展風電、光電、核電、水電等新能源。目前,國家電網[微博]正在努力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并積極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網。未來國家亟待制定完善資源真實成本定價體系,促進產業布局合理化、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支持清潔生產技術發展等。
此外,中國能源結構的改變也需要依靠全球能源合作,不僅僅是天然氣、頁巖氣等資源,在風能、低碳電力、智能電網等其他領域,也可以通過共同開發、共享技術等形式,在建構能源共同體的范疇內開展合作,促進中國傳統能源結構盡快調整升級。以中美為例,美國在低碳技術、低
碳管理方面具有相對優勢,而中國企業也可以參與美國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進程中,雙方在
碳減排方面的合作空間將十分巨大。
一般觀點認為,碳減排都是需要勒緊褲腰帶的,但事實上,碳減排可以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實際上,能源效率——“碳減排”權早在十年前就成為可以追逐的資產?!疤紲p排”權所以受到追崇,是作為強制性公共產品的物權可以相互轉讓,進行交易,即
碳交易。隨著1997年《京都議定書》而誕生的
碳排放交易制度,讓全球稀缺資源的環境公共產品獲得了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