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免费日韩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2区,超碰在线94,亚洲男人的天堂网,日韩av免费在线观看

互聯網行業:跨界“減碳”的新機遇

2022-8-30 14:31 來源: 新浪財經 |作者: 沈思涵 石丹

  自2020年9月中國提出“雙碳”目標以來,不少企業紛紛響應,為減少碳排放出謀劃策。國內頭部的互聯網企業相繼發布了與“碳中和”相關的行動報告,并明確了實現“碳中和”的時間表。

  作為最早提出實現“碳中和”時間表的互聯網巨頭,騰訊在2021年1月就宣布啟動實現“碳中和”規劃,并在當年12月提出將于2030年實現集團層面的全供應“碳中和”;另一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也不甘落后,在2021年12月發布的《阿里碳中和行動報告》中,阿里巴巴表示將不晚于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BAT”三駕馬車當中的百度,也在2021年6月公布了“碳中和”全景圖,計劃通過在數據中心、辦公樓宇、碳抵消、智能交通、智能云、供應鏈六個方面的努力,在2030年實現集團運營層面的“碳中和”目標。

  2030年,這是多家互聯網巨頭承諾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共同期限。在頭部企業的帶動下,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字節跳動、美團、唯品會等互聯網企業也將公布“碳中和”目標。然而,面對“碳中和”的星辰大海,互聯網企業在這條賽道上的機會和挑戰何在?

  互聯網企業“減碳”進行時

  提到碳排放,外界更多時候首先會想到像傳統能源這樣的高碳排放行業,但事實上,互聯網企業的碳排放量也不容小覷。根據騰訊發布的《騰訊碳中和目標及行動路線報告》,2021年,騰訊自身運營和供應鏈的碳排放為511.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騰訊供應鏈上的間接排放量約為274.3萬噸,約占53.7%,主要為資本貨物(如基建建材、數據中心設備)、租賃資產(如租賃的數據中心用電)及員工差旅等方面的排放量。

  此外,2020年阿里巴巴溫室氣體排放總計951.4萬噸,其中價值鏈上下游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約為529.4萬噸,主要由外購的運輸和配送服務中的燃油消耗、租賃的數據中心外購電力、包材和耗材的使用、基礎設施運營(如租賃的倉庫和出租的園區)以及員工差旅組成。

  從以上兩家企業提供的信息,不難發現數據中心的相關耗電就是互聯網巨頭碳排放的重點。不僅騰訊、阿里如此,放在整個互聯網行業看來,用于數據中心的耗電量也是日漸增長。

  根據《中國“新基建”發展研究報告》中的數據,從國內來看,全國數據中心的耗電量已連續8年以超過12%的速度增長,數據中心已是公認的“能耗巨獸”。伴隨著全社會算力需求的持續增長,數據中心用電需求同步持續攀升,成為互聯網科技企業的主要碳排放來源。

  對此,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碳減排對中國來說是經濟戰略問題,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走之路。對互聯網行業來說,減碳歸根結底就是節能,節約能源,提高能效、轉型升級以及技術提升。”

  從整體來看,互聯網企業的“碳中和”路徑相對清晰。一方面,互聯網企業通過進行減排增效,降低能源占用;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引入綠色能源,實現源頭的低碳化。以騰訊為例,考慮到數據中心的碳排放占比較大,騰訊將“碳中和”計劃的重點放在數據中心的主動減排上。要想讓數據中心的能耗減低并提高效率,關鍵在于提升PUE(電能利用效率)數值。據騰訊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騰訊通過技術迭代,以第四代數據中心技術T-Block實現PUE不高于1.3,極限PUE降至1.06。相較于之前采用傳統技術的30萬臺服務器的園區,一年可以節電約2.5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量達5.24萬噸。

  節能只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一方面,綠色能源的引入也非常關鍵。2022年度,騰訊在用電交易市場集中簽訂了超過5億千瓦時的綠電合同。在已建和在建的數據中心里,騰訊開發和建設了超80兆瓦的分布式屋頂光伏,預期年發電量能夠超過8000萬千瓦時。

  “加快實現自身運營的‘碳中和’是我們實現‘碳中和’行動的首要目標。為此,我們提出‘減排和綠色電力優先、抵消為輔’的原則,具體手段包括節能提效、可再生能源替代、碳抵消等。”騰訊相關負責人向《商學院》記者表示。

  如何助力傳統行業完成轉型

  “碳中和”可謂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目標,為了早日實現目標,互聯網巨頭都在積極尋求降本增效的妙方。然而有意思的是,除了在自身內部節能減排,這些互聯網企業也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其他行業。比如百度智能云早在2020年就開始為國家電網等能源央企提供智能巡檢,其建立的“水務大腦”可預測區域用水量,按需實時調控水泵的頻率,節省用電。

  2022年6月,騰訊發布“能源連接器”和“能源數字孿生”兩款面向能源行業的數字化產品。這是騰訊在實現“碳中和”方向的又一新動作,也是2021年騰訊云能源業務獨立成為一級部門后,首次對外公布自研能源數字化產品。到了7月上旬,阿里巴巴、京東相繼宣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對象是國內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此舉也被解讀為互聯網巨頭在實現“雙碳”戰略目標背景下加速搶灘能源產業。

  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認為,互聯網企業利用“雙碳”契機跨界能源行業,是一件互利雙贏的事情。“能源行業長期以來的運行效率受各種因素影響有待進一步提高,哪怕提升很小的空間,都是一筆巨大的商業和生態收益。同時,互聯網企業借助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為能源行業的運營效率提供解決方案,也能夠拓展企業原來的業務邊界。”

  也就是說,做傳統行業的B端生意,對于互聯網大公司來說是一件既能得到實惠,又很有“面子”的事情。再加上能源行業和實現“雙碳”目標緊密相連,特別是能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占了“碳中和”市場相當大的部分,助力能源行業的數字化,也有助于互聯網大公司進入“碳中和”市場。

  實現“雙碳”目標仍存挑戰

  盡管互聯網行業的減碳壓力比起傳統行業要輕,但到目前為止,僅有少數幾家頭部互聯網公司提出具體的實現“碳中和”時間表和行動方案。事實上,要實現“雙碳”目標,互聯網行業還面臨著諸多挑戰。

  根據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發布的《綠色云端2022——中國互聯網云服務企業可再生能源表現排行榜》(以下簡稱《排行榜》),和前幾年相比,中國互聯網企業在轉型意識和行動上都有提升。但問題在于,目前多數互聯網企業的“碳中和”目標僅集中在自身運營范圍,全供應鏈的“碳中和”行動仍然滯后。

  互聯網企業如何帶動供應鏈上下游進行綠色轉型,已經成為外界關心的議題。2021年,騰訊的供應鏈碳排放已經占到了總體碳排放的53%以上,占比較高。但除了騰訊以外,其余互聯網企業尚未設立集團層面全供應鏈“碳中和”目標, 79%的榜上企業尚未披露全供應鏈溫室氣體排放信息。

  相較之下,國外的互聯網巨頭如蘋果、谷歌對于這方面的披露程度更高,他們的相關報告中還包含了能源使用情況、可再生能源占比與來源等,明確了自身每個范圍的絕對減排目標。因此,國內互聯網企業在這方面仍然有不少需要進步的空間。

  “‘碳中和’是一項周期長、難度大的系統工程,任何一方都無法獨立完成。從企業看,實現自身運營及供應鏈‘碳中和’離不開上下游伙伴的參與。從全社會看,實現‘碳中和’目標也需要政產學研的主體共同參與。”騰訊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排行榜》中也提到,2021年僅萬國數據的綠色電力使用比例超過30%,其余互聯網企業低于10%或未作披露,造成該情況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國內互聯網企業的信息披露水平還有待完善,而且整體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仍然較小。沈萌指出,互聯網行業的綠色化主要集中在數據中心,對于大企業而言,一方面面臨“雙碳”戰略目標的推進壓力,另一方面又面對新基建投資的擴張壓力,如何平衡兩者,就需要互聯網企業投入更多資源進行研發和創新突破。

  未來,如何更好地滿足相關方對互聯網企業助力全社會實現“碳中和”目標進程的期待,將考驗著國內互聯網企業的減碳能力和決心。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