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實維度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
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是推動污染源頭治理、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的重要路徑。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境質量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尚未到來。特別是隨著末端治理空間越來越小,環境質量提升的邊際效應正在不斷遞減,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難度加大。從源頭上治理,從根本上減少化石能源消費,才是改善生態環境的根本措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的治本之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實踐路徑。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參與全球治理的重大戰略舉措。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85%為富碳化石能源,超過2/3的
電力源自高碳的燃煤,工農業生產、
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約耗能50億噸標煤、排放100億噸二氧化碳。應對氣候變化事關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是參與全球治理和堅持多邊主義的重要領域。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充分展示了積極參與國際治理、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的責任擔當。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措施。推動實現碳中和可以倒逼產能提效降耗,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工業快速轉型并減少
碳排放,從長期看,能夠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激勵數字經濟、高新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最后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全球戰略。據統計,全球碳排放75%左右來自能源,我國碳排放90%左右來自能源。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工業部門的能源消費占總終端能源消費的2/3。伴隨全球經濟發展,能源產品的競爭也日益激烈,能源安全在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日益提升,尤其是當前能源國際貿易面臨更多不確定性,能源層面的對外依賴正在成為各國未來發展的重要風險。碳中和戰略可以推動我國能源安全戰略從渠道端向源頭端延伸,加快能源新舊動能轉換,逐步降低對傳統能源的外部進口依賴,從而在根本上確保我國能源獨立及能源安全,并可以利用新的技術和產業優勢實現“彎道超車”,重塑全球能源標準和產業鏈,增強經濟發展的確定性與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