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關于世界環境健康的指標都持續地處于警戒狀態。諸如氣候變化、水資源匱乏、大氣污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退化等趨勢都在不斷地威脅著我們有限的資源儲量以及經濟體提供可持續增長和共同繁榮的能力。
自然資本可定義為地球上存在有限的物理和生物資源,包括水資源、土地、空氣和棲息地 (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經濟學工商業聯盟, 2015),其組成部份為人類從生態系統獲得的一系列福祉,例如食物和淡水供應、氣候調節、防洪功能、文化服務如娛樂及配套服務等等。雖然這些生態系統服務正支撐經濟增長,但其價值常被
市場低估甚至忽視。忽視這些價值的結果是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生態系統的耗竭,使這些生態系統服務供應量降低,而生態系統耗竭形成的環境影響則多由受影響的團體承擔相關成本。
如果我們要創造一個真正的可持續增長的全球經濟,那必須轉變現有的經濟模式,使得商業成為對策的一部分,而非
問題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因素納入決策考慮范圍。這些自然資源保證生產能夠順利進行,卻很少出現在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
破壞自然資本和人力資本的環境惡化過程損害了經濟的生產力。一個衡量商業活動對于環境的破壞程度的方式是對自然資源的使用、浪費和污染進行定價。生產過程中造成的損壞成本往往沒有被使用它們的企業全額買單,因此稱之為“自然資本成本”或“外部性成本”。負責任投資原則(UN PRI)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行動機構(UNEP FI ) 委托Trucost公司計算現在和未來環境惡化的估測貨幣價值,并為大型機構投資者,也就是普世所有者應對具有重大財務關聯的外部性提供基礎。
研究表明
①商業活動對于環境產品和服務的使用造成的環境破壞帶來了巨大的成本,而且這些成本是獨立于財務賬戶之外的。在沒有充分的環境外部性信息的情況下,市場不能準確地反映商業活動對于生態系統服務例如穩定的氣候和淡水資源利用等的依賴性。
②環境成本正變得越來越具有財務重要性。2008年,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環境成本高達6.6萬億美元,相當于生產總值的11%。按此速度發展,預計2050年全球環境成本將達到28.6萬億美元,相當于生產總值的18%。
③減少溫室氣體(GHG)排放、水資源使用以及大氣污染將顯著降低環境成本。溫室氣體(GHG)排放和由此產生的氣候變化所占環境成本的比例巨大并持續升高,其占外部性的比例從2008年的69% (4.5萬億美元)增長到2050年的73%。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不斷上漲的環境成本將相應地帶動外部性成本在2050年增長到21萬億美元。水資源提取和大氣污染是其它造成環境成本的主要原因。
④每年中型和大型上市公司導致了全球超1/ 3 (35%)的環境外部性。2008年,最大的3,000家上市公司造成的全球環境成本超過2.15萬億,大約相當于它們共同盈利總額的7%。其它全球經濟的參與者,例如中小型和私營企業、政府以及其它組織個人是其余4.45萬億美元環境成本的源頭。
⑤最大的3,000家上市公司造成的環境外部性中有60%來自五個行業:
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工業金屬與采礦和
建材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碳成本。減少食品和電力行業用水也將顯著地降低環境成本。
⑥大部分大型、多元化的股權投資基金投資了許多具有重大環境影響、破壞環境支撐經濟發展能力的公司。對于一個假設根據明晟全球指數(MSCI All Country World Index)加權的股權投資組合,外部性占據指數成分股加權計稅息折舊及攤銷(EBITDA)前合并利潤的一半以上。
⑦企業造成的外部性成本會降低投資者收益。環境成本會通過降低投資組合未來持有的現金流量和股息的方式來影響投資組合的價值。對于一個多元化的投資者來說,環境成本是無法避免的。因為這些成本會以保險費、稅金、虛設的投入價格以及與災害相關的物質成本的形式出現。一個公司的外部性會破壞其它投資組合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時對其它投資產生不利影響,最終降低整體市場回報。
⑧事后應對環境破壞的成本通常高于事前防止污染和可持續使用資源的成本。降低外部性關乎諸如擁有各行各業上市公司、產權和其它非上市資產類別股份的大型機構投資者等普世所有者的利益。普世所有者通過管理投資的環境影響來避免產生外部性和保護長期收益關乎基金受益人的利益。
對投資者的建議
投資者可以行使所有者權利,并促使對維持經濟和長期投資回報所需要的自然資源的保護。普世所有者和其它投資者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幫助減輕外部性:
①評估被投資的公司對自然資源的影響和依賴程度。
②通過PRI、綠金委等平臺加入到其他投資者中,與其他企業通力合作來解決關鍵問題。
③單獨或集體與政策制定者和監管者溝通,以推動內部化成木和明確監管框架的政策制定。
④要求投資經理定期監測和報告關于如何應對基金因環境成本的風險敞口,以及如何與投資組合中的公司和監管者之間進行溝通。
⑤鼓勵評級機構、賣方分析師和基金經理將環境成本納入到他們的分析當中。
⑥支持進一步的研究來進行能力建設并提高對于企業外部性、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企業財務風險和投資組合回報之間關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