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近日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信息披露評價報告(2014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上市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情況總體較上一年度有所提高,進入發展階段,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報告》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
深圳證券交易所的708家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對這些企業在環境管理、環境績效、環境信息溝通3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分析評價,并公布了總評前50名企業和第一、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前20名企業等名單。同時,《報告》還針對發布環境報告的企業和屬于國家級重點監控企業的披露狀況進行了評價分析。
《報告》分析指出,上市公司是我國發布相關環境責任信息報告比例最高的板塊。2014年我國上市企業發布相關環境信息報告的數量為708家,占滬深股市上市公司總量的27.10%,較2013年增加43家。
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水平較2013年有所提高,總體為二星級水平,處于發展階段,較2013年上升一個等級。
滬深股市排名前十的企業為復星醫藥、中國神華、環旭電子、兗州煤業、上海
石化、格林美、青島海爾、瀚藍環境、柳鋼股份、恒邦股份。其中,復星醫藥公司被評為五星級,中國神華和環旭電子為四星半級,其余7家為四星級。
發布環境報告的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評級最高,整體處于三星級水平,顯示出企業對于環境責任披露的重視程度與評級水平呈正相關關系。
國家級重點監控企業發布相關環境信息報告數量增幅較快,信息披露水平高于平均水平。
第一、二產業環境信息披露評級略高于第三產業,排名前50的企業中有37家為屬于第一、二產業的企業,13家為第三產業企業。
環境信息披露內容的可比性、準確性和可讀性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相關信息的披露及報告經過
第三方機構的審驗數量較上年有所提高,但仍明顯不足。
《報告》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和行業機構倡導全部上市企業每年及時發布相關環境責任報告。更多的企業應按照環境責任報告的要求,披露其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等)的環境責任部分;企業應正確認識環境信息披露與企業信用的關系,提升企業的良好社會形象;各類投資機構加大企業環境信息的披露水平在投資風險管理體系中的權重等。
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秘書長劉國正指出,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的權利。至2015年,我國環境信息已連續4年被列入國務院政府信息公開的重點領域,既是國家對環境信息公開高度重視的充分體現,也是針對社會各界對環境信息高度關注和迫切需求的主動響應。上市公司在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中理應承擔更多的引領環境意識和推進環境進步的義務。
劉國正說,希望通過《報告》的發布,推進我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總體水平提升,促進更多上市公司及時發布環境報告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使其能夠不斷完善環境信息披露的體系和內容,為社會所有企業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藉此引起全社會更多企業重視環境信息的公開工作,從而提升全社會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的總體水平,并為社會公眾監督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支撐,為政府部門、第三方機構和企業今后發布環境報告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