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免费日韩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2区,超碰在线94,亚洲男人的天堂网,日韩av免费在线观看

識碳減碳,香港生活新風尚:推動綠色轉型

2025-9-8 11:05 來源: 人民日報

  “今天,我要接受‘大嘥(粵語,意為”浪費“)鬼’的邀請,當一名‘減碳特工’!我知道,出門多步行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可以減碳。”周末,小朋友波仔興沖沖地跟著媽媽,來到位于香港灣仔的識“碳”館。

  “大嘥鬼”,是香港特區政府環境保護署推出的卡通形象。“眼闊肚窄”的“大嘥鬼”,是個寓意“貪多吃不了”的“反面教材”,意在提醒公眾避免浪費。“如果我的意見好,‘大嘥鬼’有可能給我回信。”波仔把自己的減碳創意寫下來,寄給“大嘥鬼”。

  識“碳”館里,波仔寄信的舊郵箱也體現了環保節約的理念。識“碳”館的前身,是有著百年歷史的舊灣仔郵政局。改造過程中,保留了郵政局的建筑風格及部分舊物,戶外座椅也由廢棄木材再造而成。在這里,免費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環保教育體驗,包括互動游戲、導賞團、環保工作坊等,引導市民從日常習慣做起,踐行低碳生活。

  當前,香港社會各界正全力推動環保減碳工作,推進綠色轉型發展,“惜食減廢”已成為香港市民的生活風尚。據悉,香港的碳排放已較峰值減少約1/4。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力爭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國家的“雙碳”目標作貢獻。

  一份剩余食物的回收利用

  冬瓜皮制作的飲品、面包屑制作的辣椒醬……前不久,一場以“你真惜食”為主題的創意料理大賽上,這些巧妙利用剩余食材“變廢為寶”的食譜獲獎。

  “大家做蛋糕時,總會有一些蛋糕碎,吃蛋卷也會剩蛋卷碎,如果我們充分利用這些剩余食材,就做到了環保。”烘焙師傅李先生向大家分享他的創意食譜——用蛋糕碎和蛋卷碎制作的“甜心酥松餅”。

  “煮完紅茶,茶渣不要丟,再加上一些不完整的蝴蝶酥,就可以變成一種新的美食。”西餅師傅羅先生一邊播放視頻一邊介紹,“動一動腦筋,邊角料也是寶貝。”

  大賽主辦方美心集團首席營運官蕭德威說:“辦賽的目的,是鼓勵公眾善用剩余食材制作出‘零浪費美食’。獲獎菜肴會在餐廳推出,將珍惜食材的精神發揚光大。”

  非塑膠的環保餐盒里,蔬菜、雞肉、米飯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散發著誘人香味。“這份是冬菇蒸雞飯,蔬菜比較多,還有大塊的雞肉,味道清淡。”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陳祖恒大力推薦一份由剩余食物制成的便當。

  剩余食物,怎么做便當?“食材來自從大型食物制造商、飲食業界回收的大批次冷凍肉類,在街市上回收的可食用蔬果,還有從本地酒店、大型食肆回收的熟食等。”香港環保組織“惜食堂”工作人員王小姐介紹,現在每周可回收約33噸仍可食用的剩余食物。

  “回收來的食材經過嚴格安檢,再經中央廚房烹煮成不同種類的膳食,包括熱飯盒、速凍餐等。最后,由物流團隊免費派發給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每天會有200多位義工來幫忙。”王小姐說。“惜食堂”自2011年成立以來,已回收超過1.6萬噸仍可安全食用的剩余食物。

  在香港,“惜食”活動已開展多年,引導公眾“三思而后食”“切勿浪費食物,莫做‘大嘥鬼’”。“惜食是傳統美德,香港要從源頭減少廚余垃圾,推動剩余食物的回收利用。”香港特區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表示。

  據悉,香港每日棄置的都市固體廢物中,有三成是廚余垃圾,從源頭減廢至關重要。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介紹,特區政府通過推動源頭減廢、擴大回收網絡,已成功扭轉廢物棄置量多年來不斷上升的趨勢。香港都市固體廢物的棄置量自2021年起連續3年下降,至2024年減少了共7.5%。

  一座建筑物的節能溫度

  暑期天氣悶熱,香港市民邱小姐上班后打開辦公室空調,26攝氏度是她設定好的溫度。前幾天,她收到物業公司發來的通知:“很高興與您分享,我們已簽署《節能約章2025》,承諾在我們的寫字樓及公寓樓的公共區域內,6月至9月期間,將平均室溫維持在24至26攝氏度之間……現誠邀您參與此節能約章。”

  建筑物用電占全港耗電量的約90%,商業樓宇的空調用電尤為顯著。自2012年開始,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節能約章,鼓勵各大商場、酒店、寫字樓、住宅大廈等參與節能,并保存數據記錄以作監察。據統計,今年有超過3400個場所參與《節能約章2025》。

  “辦公大樓和公寓大樓都簽署了節能約章,我的工作和生活都處于節能模式。”邱小姐邊說邊打開手機APP,給記者展示家里智能電表的監測情況,“智能電表的用電量提示功能十分實用。預先設置后,當這個月的用電量達到上次賬單的預設百分比時,手機便會收到提醒消息,我可以及時調節,比如,關閉一些電器,既節省開支又環保。”

  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并不容易,香港市民也在貢獻力量。正如識“碳”館導賞員所介紹的,減碳并不是要大家降低生活品質,而是要在“識嘆”(粵語,意為“懂得享受生活”)的同時也能夠“識碳”。

  如何在減碳同時,既能提高市民生活品質,又能助力本地企業發展?善用科技是重要途徑。

  香港體育館天臺,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前來感受制冷涂層的作用。天臺表面、天臺側墻約9700平方米的面積涂上了由當地科創企業研發的制冷涂層,身處相應空間,能明顯感覺到此處和沒有涂層的部分有明顯溫差。

  “涂層可用較低成本改善室內熱環境,降低空調耗能。預計可將體育館降溫至平均24攝氏度,每年可節省電量約30萬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約150噸的碳排放量。同時,因為相對‘恒溫’,涂了涂層的天臺防水層壽命也得以延長,節省維修成本。”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據悉,為迎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香港正積極打造低碳場館。

  謝展寰表示,相關部門會持續監測場館室內溫度、空調能耗等數據并評估成本效益。香港特區政府正考慮將這類技術推廣應用于更多建筑物,尤其是新建或改建的公共設施,進一步優化建筑物能源效益。

  一個廢棄塑膠瓶的創新再生

  在一家位于將軍澳創新園的科技公司,一個個廢棄的塑膠瓶被加熱軟化,再壓制成特定形狀,從而生產出聲學超材料。將聲學超材料一塊塊疊起,便可制成各種減噪產品,應用于天花板、隔音房、工地和道路隔音屏障等。

  “塑膠棄置數量龐大,回收價值不高,一直是香港廢物處理的重大挑戰。”謝展寰說,香港特區政府推出減少使用即棄塑膠的措施,例如,管制即棄塑膠餐具的“走塑”等,同時,積極鼓勵業界善用科技將廢棄塑膠升級再造成高附加值產品。

  減碳的同時,可以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當環保實踐轉化為品牌價值與成本優勢,業界的積極參與會形成示范效應。據介紹,這家科技公司利用回收塑膠升級再造聲學超材料的研發項目,獲得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低碳綠色科研基金330多萬港元的資助。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正在協助該科技公司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

  “在香港,聲學超材料產品有非常多的應用場景,建筑行業、公路和軌道交通的隔音降噪,以及正在推進的北部都會區建設等都會用到。香港前端有原材料,后端有市場,建立起塑膠循環利用體系,有助于發展香港的新質生產力,加速構建低碳環保的經濟模式。”謝展寰說。

  據悉,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于2020年成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截至今年年中,已批出33個來自本地大學、公營科研機構和私營企業的科研項目,涉及總金額約1.47億港元。

  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會繼續吸引和協助企業在香港發展綠色科技項目,幫助企業將綠色科創成果轉化為具有商業價值的產品,將香港打造成為綠色科技示范基地。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