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森林“四庫”聯動,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論述,是“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也是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1989年,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撰文提出,“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2022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并作出重要指示: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現在應該再加上一個“碳庫”;森林既是水庫、錢庫、糧庫,也是碳庫;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更好聯動。森林“四庫”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森林的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了“兩山”理念,蘊含著科學的價值觀和方法論。
“庫”作為一種功能載體,意寓著豐足穩定,象征著安全保障。森林集“水庫、錢庫、糧庫、碳庫”等多種功能于一體,以其龐大規模及巨大價值,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做大做強森林“水庫”,充分發揮森林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等生態服務功能,有利于維護國家水安全。做大做強森林“錢庫”,合理開發利用林草資源,大力發展林草產業,有利于穩就業增收、穩經濟增長。森林有著種類多樣、儲量豐富的食物,是天然的大糧庫,森林食物已經成為我國繼糧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重要農產品,做大做強森林“糧庫”,有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具有長期吸收和儲存碳的強大
碳匯能力,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有機“碳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布的《2024年世界森林狀況》指出,全球森林生態系統儲存著約2960億噸碳。做大做強森林“碳庫”,有利于助推“雙碳”目標實現。
通過長期努力,我國森林“四庫”不斷發展壯大。森林面積、蓄積量連續40多年保持雙增長,森林覆蓋率已經超過25%。林業產業總產值年平均增速在10%左右,2024年林草產業總產值10.17萬億元,全國森林食物年產量超2億噸。森林碳匯快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2021中國林草資源及生態狀況》顯示, 我國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空間生態產品總價值量為每年28.58萬億元。
新時代開啟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社會對森林的認識、對林業多功能需求發生了深刻變化。推進森林“四庫”聯動,為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提供了全新的選擇。
推進森林“四庫”聯動,本質是統籌森林多種功能,通過制度、產業與科技協同創新,將“兩山”轉化路徑具象化、多元化,更好地增強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更好地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生態容量和生態承載力,更好地增進民生福祉和生態惠民富民利民能力。森林“四庫”聯動、一體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必須明確思路,采取過硬措施,推進落實落細落地;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常抓不懈、久久為功。
統籌謀劃規劃計劃,確保森林“四庫”建設的連續性穩定性。推進森林“四庫”聯動,必須尊重自然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堅持系統觀念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科學精準施策、綜合系統施治,力求常態化發展和長期效果。要把森林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及發展基礎,因地制宜探尋契合本地實際的森林“四庫”聯動模式與路徑。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國家生態安全、水安全、糧食安全戰略考量,將森林“四庫”建設納入國家“十五五”規劃綱要,制定專項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既避免把近期難以實施的目標超前化,也防止把近期規劃簡單化。要制定森林“四庫”相關產業發展規劃,科學合理布局產業項目,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著力擴容提質增效,促進森林“四庫”作用最大化。一方面,抓好國土綠化和生態保護,造林與護林并重,使森林“四庫”擴容量、提質量;另一方面,抓好產業發展和資源科學利用,使森林“四庫”增效益、強效能。特別是,要通過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組織實施國土綠化示范項目以及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項目,持續增加森林面積和蓄積量。要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和低質低效林改造,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國家儲備林建設等工程,持續加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全面加強林草資源保護,防止損毀破壞林草濕資源等行為,加強森林防火防蟲,守護好來之不易的建設成果。要大力推動林業三產融合發展,積極推動新技術與林業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森林康養、林木生物質利用等新業態,牢固樹立并扎實踐行大食物觀,向森林要食物,擴大開發森林食物。
強化責任制度機制,構建森林“四庫”建設長效機制。要明確責任劃分與考核機制,建立由林草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單位參與的森林“四庫”建設工作機制,通過林長制將森林“四庫”建設納入考核體系,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強化保護監管與督導問責。要建立完善激勵制度和利益聯結機制,通過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健全林業適度規模經營機制,完善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社會資本采取公益參與、自主投資、政企合作等方式參與林業建設。要健全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效益補償機制,通過加強森林“四庫”價值的關鍵核算技術研究,建立森林“四庫”價值評估、產品交易機制,同時不斷完善林草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和交易體系,探索實施林業碳匯碳票制度,拓展“林業碳匯+”應用場景。
抓住重點難點堵點,解決森林“四庫”建設制約瓶頸。推進森林“四庫”聯動,必須著力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轉化機制不完善、改革創新力度不足等
難題。不同區域森林資源稟賦差異顯著,需因地制宜制定差異化策略,建立跨區域協作機制,整合生態修復與產業開發資源,形成協同效應。要從明晰產權、創新經營模式、完善金融支持體系等多維度推進資源轉化,并開展林草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制定支持林草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要推進林業科技創新,強化科技支撐,提高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例如,加強5G、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以及衛星遙感、無人機、視頻監控、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林業中的應用,以智慧林業統領林業信息化建設,以數字賦能森林“四庫”智能化建設和數字化發展。我們要持之以恒推進森林“四庫”聯動,抓重點、解難點、疏堵點,積極探索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方法路徑,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