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候融資的大環境下,存在哪些投資機會呢?
《財經》:在氣候融資的大環境下,存在哪些投資機會呢?
劉倩:從產業角度來說,可再生能源產業以及傳統產業的
節能減排,過去是投資的熱點,未來隨產業成熟度提高,以及
政策的傾斜,投資空間還會加大。此外,一些
碳減排的技術,比如碳捕捉、封存技術,未來也會有一些發展空間。
由于氣候融資的巨大需求,未來金融業面臨更大的投資機遇。包括信貸、保險、債券等,就像我剛才說的,綠色金融需要創新模式,來適應氣候融資的需求。同時配套的咨詢產業也將獲得一個發展機遇,現在需要金融產品,就因為缺少精確的量化分析,所以很難發展起來。
比如在適應氣候變化領域,國外很流行的有天氣指數保險,為可能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產業進行保險服務。國內也有類似的試點,主要都是政府部門主導下推行,帶有公益性質。這背后的
問題是,關于氣候變化的因素如何量化,如果這些可以進行精確的量化,那么私人部門的資本將會有興趣進入。
由于這些領域國內的
市場還需要進一步發展成熟,所以現階段,只有通過決策部門進行政策引導,來加速這些領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