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是否減產,灑掃能否到位,工地裸露土地是否苫蓋……包括霧霾在內的環保
問題越來越受到代表委員們的關注。
今年全國兩會上,有關京津冀聯手治污的提案數量增多。“空氣沒有行政區劃,應對霧霾必須群防群治。”這成為來自河北省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共同心聲。
化解過剩產能 推動產業升級
“從《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發以來,到現在還不到兩年時間,但治理霧霾所取得的成效已經開始顯現,特別是去年年底的‘APEC藍’,再次說明霧霾不是不可戰勝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表示,河北省通過環境治理、環境標準的提升來倒逼企業轉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能源結構調整。
陳國鷹介紹說,河北省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合理,重
化工業偏重,
鋼鐵、
水泥等本身是耗煤大戶。“河北省從壓減過剩產能、減煤、治企、抑塵、控車、增綠等6個方面采取了系列組合拳,成效很明顯。2014年PM2.5平均濃度下降12%,超額完成了國家給河北省下達的4%的目標,PM10降低了13.2%,特別是二氧化硫降低了25.7%,今年1至2月份,PM2.5比去年同期降低了31%。”
“生態環境在協同發展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別是大氣環境治理,各自為政,獨立治理,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陳國鷹說,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要先行,三地要盡快統一標準、統一監管、統一執法。在京津冀主體規劃出臺后,還應該專門制定生態環境一體化的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