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達成共識的路上
“走在達成共識的路上”
針對這第一周的談判,上述觀察員人士對記者表示:“算是在達成共識的路上。”
由于中美在氣候變化方面所達成的共識以及歐盟在會前做出“到203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將國內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減少40%”的聲明,此次COP20的談判從一開始就進入了“較真”的模式,不過也因此,各國在推進時,談判立場也愈加鮮明。
從積極方面看,德國率先在上周的會議上提高了自己的
減排雄心:德國宣布了到2020年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40%的目標,這意味著到2020年前,德國需要減少7800萬噸二氧化
碳排放,且此目標比歐盟整體2030年的目標更有雄心。
與此同時,ADP是利馬氣候變化大會的實質談判環節,在來自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兩位聯席主席的斡旋下,12月2日開啟就因程序
問題陷入“對峙”僵局中的ADP談判在兩天后才出現和緩跡象。在對ADP應如何審議各條款的程序做出澄清后,談判進入到對ADP文本前半部分,即最重要的“國家自主決定的貢獻”及其元素的談判中。
德班平臺的兩位聯合主席建議,要著重討論INDCs所在段落,即草案文本的第7~22段,有一些談判方甚至也給大會發送了文本性質的替代段落作為他們的看法。
總結各國代表的談判立場,發達國家希望將INDCs僅僅定義為氣候變化減排,或主要聚焦在減排上。上述資深觀察員表示,發展中國家則希望將INDCs的范圍擴大至所有元素,包括減緩、適應、技術、資金、能力建設和信息透明度6個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