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30 20:49 來源: ccin
發展CCUS面臨哪些挑戰?
雖然我國發展CCUS面臨很多機遇,但是也面臨嚴峻挑戰,需要采取有效對策。
挑戰一:安全隱患
CCUS技術處理的是高濃度和高壓下的液態二氧化碳,一旦在運輸、注入和封存過程中發生泄漏,會危及人身安全,甚至會對附近居民和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從安全風險防范的角度看,需要建立風險評估體系、泄漏監測體系和應急預案等管理體系。
在捕集和運輸環節,為保證二氧化碳的安全封存,并在可能的泄漏發生之前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需要開展精準可靠的泄漏監測、儲存體積計算等工作。在封存環節,需要綜合采用一系列技術實施封存監測,如地下水監測、儲層壓力和溫度監測等。
挑戰二:高耗能和高成本
數據顯示,如果現代化燃煤電廠將排放二氧化碳的80%進行捕集,將使電廠的能耗增加24%~40%。可見,CCUS技術實際上是通過消耗額外的能源換取碳排放的降低。如果技術進步無法大幅降低CCUS的能耗水平,那么政府在考慮CCUS產業規模的時候應該結合我國能源系統特點,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綜合評估CCUS的減排功效,并在能源供給和減排的雙重戰略目標之間做出權衡。
高昂的捕集成本是CCUS廣泛應用的又一挑戰。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不論是電廠配合燃燒前捕集技術,還是普通熱電廠的燃燒后捕集技術,引入二氧化碳捕集環節都將造成發電成本增加。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的數據顯示,華能集團上海石洞口捕集示范項目,捕集90%的排放二氧化碳,將使發電成本從大約每千瓦時0.26元提高到0.5元,成本幾近翻番;中電投重慶雙槐電廠碳捕集工業示范項目,捕集90%的排放二氧化碳,與普通電廠相比,投資成本將由4.59億美元上升到5.45億美元。
對此,延長石油集團副總經理王香增建議,開展CCUS要跨部門合作,比如把新型煤化工和油氣開采結合起來,統籌規劃,一體化推進,可有效解決捕集成本過高的問題。神華集團總工程師陳茂山認為,我國發展CCUS需要國家政策大力支持,通過碳稅補貼或稅收減免,削減一部分成本。也有專家認為,可開拓二氧化碳利用途徑來提高經濟效益,從而降低CCUS總體成本。比如,美國已經開始實施二氧化碳制塑料生產線的商業化,日本正在研究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藥物,德國拜耳正在研究基于二氧化碳原料的聚氨酯生產方法等。
挑戰三:缺少完整的封存潛力評估
專家認為,在大規模實施CCUS之前,我國應盡快完成準確的封存潛力評估工作。封存潛力的總體大小、各種類型的封存儲層潛力的比較關系(陸地/離岸,油氣田/咸水層/煤礦)、潛在封存地址的地理分布、運輸路徑規劃和運輸方式選擇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信息。另外,我國能源資源和潛在陸上封存場所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而東部地區是能源消費中心,如果將在東部地區捕集的二氧化碳運到西部封存地點,運輸成本可想而知。
由于二氧化碳封存涉及政府宏觀規劃布局、公共安全和環境風險等綜合性問題,封存潛力評估需要涵蓋從國家到區域再到封存地址的遞進式篩查,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資本。一些專家對我國二氧化碳封存潛力做了初步評估,認為考慮到技術方面的挑戰和不確定性,我國封存潛力評估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位于美國弗吉尼亞州的一個碳捕集及與封存項目。(CFP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