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深入,我國土壤環境污染不斷加劇,土壤環境質量變化較大,如由于新的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出現,土壤環境污染物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發生的地域和規模在逐漸擴大、危害也進一步深入。目前,土壤生態環境安全已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
隨著工業、城市污染的加劇和農用化學物質種類、數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污染程度在加劇,面積在逐年擴大。重金屬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動性差、滯留時間長、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經水、植物等介質最終影響人類健康。
據我國農業部進行的全國污灌區調查,在約140 萬hm2 的污水灌區中,遭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地面積占污水灌區面積的64.8%,其中輕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嚴重污染的占8.4%。我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而減產糧食1000 多萬t,被重金屬污染的糧食每年多達1200 萬t,合計經濟損失至少200 億元。
從目前開展重金屬污染調查情況來看,我國大多數城市近郊土壤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我院最近的調查資料顯示,
江蘇省某丘陵地區14000km2 范圍內,銅、汞、鉛和鎘等的污染面積達35.9%。廣東省地勘部門土壤調查結果顯示,西江流域的1 萬km2 土地遭受重金屬污染的面積達5500km 2,污染率超過5 0 %,其中,汞的污染面積達到1257km2,污染深度達到地下40cm。
目前我國土壤的有機污染十分嚴重,且對農產品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已開始顯現。如我國從1959 年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用五氯酚鈉防治血吸蟲病,其中的雜質二口惡英已造成區域性二口惡英類污染,洞庭湖、鄱陽湖底泥中的二口惡英含量很高。有機氯農藥已禁用了近20年,土壤中的殘留量已大大降低,但檢出率仍很高。廣州蔬菜土壤中六六六的檢出率99% ,DDT 檢出率為100%。太湖流域農田土壤中六六六、DDT檢出率仍達100%,一些地區最高殘留量仍在1mg/kg以上。
同時,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和工業區附近的土壤有機污染日益加劇。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近期對某
鋼鐵集團四周的農業土壤和工業區附近的土壤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農業土壤中15 種多環芳烴(PAHs)總量的平均值為4.3mg/kg,且主要以4 環以上具有致癌作用的污染物為主,占總含量的約8 5 %,僅有6 % 的采樣點尚處于安全級。而工業區附近的土壤污染遠遠高于農業土壤:多氯聯苯、多環芳烴、塑料增塑劑、除草劑、丁草胺等,這些高致癌的物質可以很容易在重工業區周圍的土壤中被檢測到,而且超過國家標準多倍。對天津市區和郊區土壤中的10種PAHs 的調查結果表明,市區是土壤PAHs含量超標最嚴重的地區,其中二環萘的超標程度最嚴重,強致癌物質苯并芘的超標情況也不容樂觀[2]。在我國
西藏,未受直接污染的土壤中多氯聯苯含量在0.625~3.501g/kg,而在沈陽市檢出其含量在6~151g/kg。
近年來,隨著核技術在工農業、醫療、地質、科研等各領域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放射性污染物進入到土壤中,這些放射性污染物除可直接危害人體外,還可以通過生物鏈和食物鏈進入人體,在人體內產生內照射,損傷人體組織細胞,引起腫瘤、白血病和遺傳障礙等疾病。如科研表明,氡子體的輻射危害占人體所受的全部輻射危害的55% 以上,誘發肺癌的潛伏期大多都在15年以上,我國每年因氡致癌約5萬例,而天津市區公眾肺癌23.7% 是由氡及其子體造成的。
土壤污染可直接破壞土壤的正常功能,并可通過植物的吸收和食物鏈的積累,進而危害人類健康。在人類歷史上,由于土壤污染引起的疾病和環境公害事件屢見不鮮。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
浙江、溫州、臺州一帶村民私自在路邊、農田拆解含有多氯聯苯的
電力電容器,泄漏的多氯聯苯對當地土壤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致使出生嬰兒的缺陷率增加。廣州市自1997 年至2001 年共發生因蔬菜農藥殘留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28 起,中毒415人。東莞市高毒、高殘留農藥每年造成急性中毒5至7宗,受害人數約300人。
土壤的污染已成為急需解決的重要環境
問題之一。目前,國內外針對土壤的重金屬和有機污染已經發展了一系列的修復技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