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總量與價格相結合的貨幣政策工具
自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確立之后,央行高度重視綠色金融發展,并提出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綠色金融發展思路。碳
減排支持工具是充分發揮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資源配置功能的具體表現,也是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綠色金融產品和
市場體系等支柱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碳減排支持工具具有結構、總量與價格三方面相結合的貨幣
政策功能。
碳減排支持工具突出結構性特征,以實現“雙碳”為最終目的,重點支持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行業;長期來看,可能會拓展至間接實現碳減排效應的其他領域。從支持的行業來看,一是清潔能源領域,涉及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氫能、地熱能、海洋能等能源的生產及利用領域。核能因其是不可再生能源,且投資巨大、風險系數高,未被納入碳減排支持工具的重點支持領域。“十四五”期間,規劃要求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20年底我國能源結構中,非化石能源占比為15.9%,相對于過去8年平均以每年0.7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十四五”期間需要以每年0.82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時間緊、任務重。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需要提升至25%以上,“十五五”期間更是需要以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這對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提出了較大挑戰,需要包括碳減排支持工具在內的相關政策持續發力。二是
節能環保領域,主要包括工業領域能效提升、新型
電力系統改造等。目前我國能源效能天然氣約為80.5%,而煤炭僅為45.5%,與發達國家仍有一定的差距。三是碳減排技術領域,主要包括碳捕集、封存與利用(CCUS)等。目前我國CCUS還處在基礎研發或項目示范階段,現為油企全流程獨立運營和CCUS運營商模式,體量小、周期長、成本高、安全規范尚不完善,但減排潛力大,是未來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手段,需要金融機構持續的資金支持。目前碳減排支持工具僅涉及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重點領域,未來將有可能拓展至
鋼鐵、
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的
節能減排,低耗能、低碳及
碳匯產品的研發生產與植被恢復等領域。碳減排金融支持領域范圍突出“小而精”,重點支持正處于發展起步階段,但促進碳減排效應的空間很大,給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帶來顯著碳減排效應的行業。需要注意的是,該類“小而精”項目風險尚不明晰,短期內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會相對較為謹慎。
碳減排支持工具的運用能夠帶來一定規模的基礎貨幣增量投放,拉動投資規模與中長期信貸增長。但在起步階段,優質項目尚需謹慎甄選、風險審查制度尚不完善,信貸工具的再貸款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增量。考慮到節能環保領域信貸需求尚小、碳減排技術尚處于研發階段,清潔能源領域短期內會成為碳減排支持工具的主要支持領域。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我國金融機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為14.78萬億元,其中投向清潔能源產業的貸款余額為3.79萬億元,較去年三季度末增加7100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平均每季度新增約2000億元。在不考慮碳減排項目篩選的情況下,預計2022年有可能新增不少于8000億元的貸款規模,可對人民幣信貸增速貢獻約0.42個百分點,對社融增速貢獻約0.26個百分點。按央行支持60%貸款本金計算,基礎貨幣增量投放至少4800億元,參照財政貼息貸款的3至4倍杠桿與當下高于7倍的貨幣乘數,有可能在2022年帶動約4萬億元新增投資,占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額比重的6%左右,對穩增長、保就業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從中長期來看,未來碳減排支持信貸的增長還受到兩方面的制約。一是碳減排支持工具的推出屬于央行的擴表行為,是在現有32.4萬億元基礎貨幣之上的增量投放,受央行資產負債表增速和結構的制約,未來該類再貸款增量不存在大幅擴張的空間。二是碳減排支持信貸增長受到商業銀行信貸能力的制約。在存貸比持續較高、超儲率處在很低水平的情況下,商業銀行該類信貸投放也會量力而行。
碳減排支持工具的再貸款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有助于推動企業加權融資成本降低,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動市場利率下降的效果,“先貸后借”機制也可實現直達實體的良好政策效果。金融機構碳減排支持貸款的60%本金能夠獲得央行1.75%利率的資金支持,其利率顯著低于逆回購利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等政策利率。2021年11月,國有銀行與股份制銀行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分別為2.79%和2.80%,按照2.80%計算碳減排貸款剩余40%本金的成本,經加權平均計算得出,碳減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機構貸款成本為2.17%。同時貸款利率為一年期LPR利率3.85%,金融機構凈息差約為1.68%,低于商業銀行平均凈息差2.06%。盡管碳減排支持工具不會給金融機構帶來明顯的商業利益,但其明確的政策要求和公共性質應該會促進商業銀行參與該工具的使用,以實現“讓利實體”、“直達實體”的政策效果。與其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相比,2020年5000億元、1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的企業貸款利率分別為4.55%、5.5%,首次信用貸款支持計劃的加權平均利率為6.76%,2021年新增3000億支小再貸款平均利率為5.5%,均高于碳減排支持工具的企業融資成本。2021年9月全國金融機構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也為5.30%,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59%,新發放的普惠小微貸款利率為4.89%。對碳減排領域的實體企業來說,碳減排支持工具推動的信貸融資成本具有非常明顯的價格優勢,有利于降低社會平均融資成本。“先貸后借”的直達實體機制更能有效地滿足實體企業的融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