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免费日韩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2区,超碰在线94,亚洲男人的天堂网,日韩av免费在线观看

王志軒:實現碳中和,要謹防“灰犀牛”“黑天鵝”

2020-12-25 08:53 來源: 瞭望東方周刊 |作者: 王志軒

對“黑天鵝”事件,認識有待提高


對“灰犀牛”事件,電力行業尤其是電網方面已有高度認知,且對策研究較多,但仍然處于破解難題階段。

而對“黑天鵝”事件,各方面的認識遠遠不夠,國家體制性、戰略性的對應也幾乎是空白。對未來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到底多大,不同專家的看法分歧很大,一些專家認為是接近百分百,而有些專家認為化石能源發電仍占較大比例,造成這種分歧的原因很大程度反映出對新的能源安全風險認知的不同。

傳統的電力不足造成的嚴重缺電主要是制約經濟發展,對于大比例可再生能源發電來說,“黑天鵝”事件雖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旦發生破壞性很大,對經濟社會和日常生活將帶來災難性風險。

對“黑天鵝”事件認識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傳統的能源安全風險防范與傳統的能源電力發展模式相匹配。如傳統的電力供應安全體系,是建立在以煤電、水電、氣電、核電為基礎的“源隨荷動”的模式之上的,“源”供應的安全性穩定性決定了電力系統的整體的安全性。

二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雖然過去十年發展速度很快,但占比仍然不大,裝機占比約20%,但電量占比不到10%,電力系統仍然是一個以煤電為主體的電力系統,煤電發揮著兜底保障作用,從煤電利用小時下降也可以明顯看到煤電對電網安全的支撐作用。

三是雖然發生了“黑天鵝”事件的自然條件,但并沒有造成大大的影響。盡管在一些地區,已如利劍高懸,但全社會并沒有意識到“黑天鵝”的逼近。

四是決策者、電力系統、新能源企業等不同主體,對這種風險性質的認識仍停留在技術層面,認為是電力系統甚至是電網的技術性問題。對于大面積、長時間天氣原因造成的新的能源電力安全風險,僅靠電力系統、電網企業是不可能獨立防范的。

要深刻認識“黑天鵝”事件是以大面積供應短缺為主要特征與電網安全穩定相疊加的復合型的風險,這種風險是不以人的意愿而轉移的自然規律引起的。當終端能源電力化程度越高、光伏風能發電占比越高范圍越大、氣候變化引起的氣象要素的變化越大、具有長期性可調節電源越低,這種風險就越高。

這種大面積、長時間的氣象條件的風險,其發生的頻率如何,只要簡單查閱有關信息資料就可以做出直觀判斷。

如去年3月份中國天氣網信息稱,“去年12月以來,武漢、長沙、合肥、南昌等地太陽流浪70天,日照時數為近60年來最少”,“貴陽、杭州、武漢、長沙、合肥、南昌10天里有8至9日天陽光難覓,南京、上海在7天左右”。

解決重大的能源安全風險說到底是風險與經濟性的平衡問題。人類社會之所以要應對氣候變化,歸根結底是避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風險,因此,要有預防“百年一遇”風險和“寧可十防九空”的準備。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