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當前,山西步入全方位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推動重點領域
深化制度創新,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深化經濟、人才、科技制度改革,加快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服務模式,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技術創新方面的貸款。設立技術創新專項基金,發揮政府產業基金引領作用。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建立以
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支撐、以產業化為目標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加強科技創新,以設立重點實驗室、創新平臺以及布局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等方式,推動技術創新。完善專利保護機制,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促進新質生產力的形成?! ?/div>
發力新興產業,推進經濟社會全面轉型。新興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載體。山西要立足自身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做強綠色制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供應鏈,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推動綠色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綠色環保等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突出科技引領,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質效。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提升建設生態文明水平,必須充分發展新質生產力。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手段,有效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的系統性、協同性、精準性,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圍繞能源資源安全保障、碳達峰
碳中和等目標,加強科技對產業轉型、污染治理、生態修復、應對氣候變化等的支撐,重點開展礦產資源綠色勘查開發關鍵技術攻關,切實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div>
強化數字賦能,加快暢通“兩山”轉化渠道。新質生產力是集數字化、綠色化、低碳化于一體的生產力,核心載體是數字經濟,能夠有效打通“兩山”轉化渠道。利用城市數字大腦和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摸清生態產品構成、數量、質量、權屬、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等基本信息,繪制省域“生態產品價值地圖”,動態監測生態產品,及時跟蹤掌握全省自然資源生態產品變化信息。以數字技術賦能生態產品網絡運營管理平臺,加快直播營銷、社區團購等營銷模式的發展,促進生態產品與消費市場直接對接。運用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建立種養、加工、倉儲、交易、物流等全鏈條信息追溯體系,為生態產品的高品質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