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生態文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依然是重要內容。自2020年我國向國際社會作出碳達峰、
碳中和承諾以來,每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會對“雙碳”工作提出要求、作出安排,為分計劃、有步驟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持續動力。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形成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從2021年的“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到2022年的“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從2023年的“穩步推進
節能降碳”到2024年、2025年的“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雙碳”工作始終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傳遞出的是我國堅定不移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的自信、決心和能力。
從政府工作報告對“雙碳”工作內容的表述變化,也能看到降碳深度、廣度和力度的演變。2021年,屬于開局起步階段,要求制定
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2022年,進入碳達峰行動實施階段,要求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規劃建設,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2023年,要求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工作,完善能耗考核方式。2024年,強調扎實開展碳達峰十大行動,建立
碳足跡管理體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進入2025年,降碳力度進一步加大,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工廠,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積極應對綠色貿易壁壘,規劃應對氣候變化一攬子重大工程。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十周年、各國提交新版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之年,“雙碳”工作迎來重要機遇,綠色低碳更應順勢而為。
我們應堅持全國“一盤棋”,直面內外挑戰,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一方面,要大力營造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發展生態,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業碳管控、企業
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等
政策制度和管理機制,加快構建新型
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持續提升發展含綠量。另一方面,要堅持多邊主義,廣泛凝聚共識,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深化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和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擴大綠色貿易和綠色投資,為世界向綠而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