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碳期貨市場建設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證監局局長侯外林和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賀強近日均表示,應研究啟動碳期貨市場建設,開展碳期貨交易試點。
侯外林稱,目前我國7個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市普遍存在三方面
問題:一是均出臺了碳排放管理制度,但
法規的層級不高、懲罰力度弱、法律約束力欠缺,部分試點企業存在“碳排放履約不如罰款”的實際情況;二是各自出臺了碳
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在配額總量、分配方式、控排行業以及控排企業標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各試點配額不能跨省清繳;三是市場有效性不足,參與主體結構單一,市場廣度和深度不夠。
侯外林認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目前存在的最基礎問題就是法律缺失。因此,應加快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立法建設:一是明確碳排放權的產權屬性,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度提供法律基礎;二是國家層面出臺碳排放權總量目標及分配方案,綜合考慮地區、行業特征,科學設定配額計算方法及分配方式;三是界定交易主體、交易對象、交易種類和交易程序;四是建立科學的
MRV體系(監測報告核查系統),以合理反映市場排放基準線,便于主管機構核查排放量、實時監測;五是加快相應財稅
政策的推進,確定碳排放權的會計與稅務處理方式,建議現階段將
碳配額費用化,稅前抵扣。
侯外林建議,擴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加快推進全國統一
碳市場的建設,并研究啟動碳期貨市場建設,發展期、現貨良性互動的多層次碳市場體系。
賀強近日也向全國兩會提交提案建議在
北京開展碳期貨交易試點。他認為,面對國際上相對成熟的碳期貨市場,我國在碳現貨交易的基礎上開展碳期貨交易試點,也需要盡快列入議事日程。
賀強認為,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2013年啟動試點交易以來,在降低全社會
減排成本、促進新興服務業發展、帶動
節能低碳和循環產業投資等方面的效果已初步顯現。但隨著市場建設的不斷深入,單一現貨市場交易體系的某些弊端也日益顯露。
賀強表示,碳期貨具備傳統期貨的兩大核心作用:一是為履約企業提供了規避價格風險的場所和手段。履約企業可利用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鎖定企業的生產成本或銷售價格,保住既定利潤,規避價格風險。二是有利于形成具有預期性、合理的碳價,增加市場透明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參與企業可以通過碳期貨市場信息進行分析、預判,并結合自身生產經營,給出合理的碳價,便于企業管理其碳資產,提高減排效率。(曲德輝)
桂敏杰委員:希望進一步拓展ETF期權標的范圍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桂敏杰7日在證監會系統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媒體見面會上表示,新的一年,上證所要以股票期權推出為標志,邁向綜合型交易所。他同時表示,在上證50ETF期權為市場所熟悉、廣泛運用之后,希望進一步拓展ETF期權標的范圍,如拓展到180ETF、跨市場ETF、跨境ETF、行業ETF等,在股票類ETF期權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將研究推出個股期權產品。
桂敏杰說,上證50ETF期權2月9日正式上市,從上市初期交易情況看,上證50ETF期權定價合理,市場成交價與理論價偏離度低于成熟市場10%的偏離水平。截至2月底,市場開戶數為4562戶;期權上市以來,日均成交量23251張,日均持倉量28311張。雖然開戶和交投較為清淡,但市場開戶情況符合預期,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占比合理,市場投資者參與理性。
桂敏杰表示,目前上證50ETF期權已經順利起步,接下來要讓它平穩運行、穩妥發展。下一步,上證所
衍生品市場有以下發展規劃:
第一,進一步完善ETF期權保證金機制,包括組合策略保證金機制、證券沖抵保證金機制等,提高證券和資金使用效率,以降低使用期權產品對沖風險的成本。
第二,研究建立相關配套機制,重點是上證50ETF延期交收交易產品和高效的證券借貸產品,便利投資者進行風險對沖或行權交收。
第三,在以上都順利運行,特別是50ETF期權為市場所熟悉、廣泛運用之后,希望進一步拓展ETF期權標的范圍,如拓展到180ETF、跨市場ETF、跨境ETF、行業ETF等,在股票類ETF期權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將研究推出個股期權產品。此外,上證所會視市場情況研究推出行權方式和行權周期更加靈活的期權,如美式期權、周期權、長期期權等。
“滬港通擴大了上證所市場的外延,股票期權增厚了上證所市場的內涵。”桂敏杰表示,在中國資本市場歷史上,首次補齊了場內期權產品線,首次打通了期貨現貨市場,結束了市場線性損益的時代。他表示,在實現現貨和衍生品市場的全覆蓋之后,上證所要不斷拓展業務領域,豐富產品線,整合價值鏈,成為綜合型交易所。(曲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