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對世界各國造成嚴重影響。巴西遭遇50年來最嚴重干旱,南美洲多國遭遇嚴重洪澇災害,美國東部連遭罕見暴風雪襲擊,澳大利亞持續高溫天氣引發多起森林火災。年初澳大利亞經歷罕見高溫,打破150余項氣候紀錄;年初頻繁暴風雨入侵歐洲多國,部分地區損失嚴重;印度新德里47.8℃高溫創62年來紀錄;8月20日日本廣島突降歷史最強暴雨,73人遇難;11月寒流席卷半個美國,多地降暴雪,積雪厚度最高超2 米。
局地氣候"冷事件"難阻未來氣候變暖趨勢
進入本世紀,由于地球氣候系統吸收的來自大氣的熱量逐步向海洋深處轉移,占地球表面積約70%的海洋表面溫度上升明顯減緩,導致自1998年以 來全球地表平均氣溫上升呈"停滯"特征,但2005年和2010年全球地表平均氣溫仍比1998年高出0.04℃和0.05℃。2014年全球地表平均氣溫再創歷史新高,比1998年高出0.07℃。這也說明,全球氣候變化以平均氣溫波動式變化、呈升溫趨勢為特征,并沒有因某個時段個別地區出現氣候"冷事 件"而改變。
人類應有共擔當意識
全球氣候變化是自然和人類活動共同造成的,但造成當今氣候變暖的主因是人類活動。溫室氣體繼續排放將導致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在現有基礎上再升高 0.3~4.8℃。如果地球再處于自然增溫階段,與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系統增溫相疊加,將會進一步加速全球氣候變暖,也將導致我國高溫、洪澇、干旱等風險加劇,極端氣候災害將趨多趨強,防御形勢更加嚴峻。
關于氣候變化
問題,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今年發布的第五次報告來看,為了控制全球升溫不超過兩度,需要各國進行更有力度的
減排,這就要求世界各國對于低碳發展的道路做出長遠的規劃。我們國家最近這幾年也一直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也是在長期的深入研究基礎上才提出這樣一個目標。現在宣布是到 2030年左右二氧化
碳排放達到峰值,并將努力早日達到這個峰值;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另外我們還研究了中國碳強 度下降的問題,還有中國森林蓄積量發展等問題。這樣一個目標既考慮到要對世界負責任,也是要做更多的努力才能達到,而不是說不做任何事情就能達到,同時也考慮到了它的可行性。
關于實現中國溫室氣體這方面以及整個氣候變化目標的路徑,應該說我們這些年一直在做的工作就包含了這樣的路徑,最近我們也印發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年-2020年)》,其中就規定我們要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加強能源節約,增加森林及生態系統
碳匯,控制工業領域排放,城鄉建設領域排放,
交通領域排放,農業、商業、廢棄物處理領域的排放和倡導低碳生活等等這些方式。歸納起來這個目標是比較高的,我們既要實現藍天白云的目 標,同時在氣候變化方面還要防止一些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適應氣候的變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