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自治區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的進展。
6月6日,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新聞發布會,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田豐就一年來自治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經濟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相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
聚焦“烏—昌—石”區域進行大氣污染治理
問:今年初,自治區黨委和政府聚焦各族群眾最關心、最緊迫、最強烈的民生
問題,將“推進‘烏—昌—石’區域大氣環境整治工作”作為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并向社會公布。請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采取的具體舉措有哪些?下一步工作重點是什么?
答: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作為牽頭部門,本著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態度,積極采取針對性措施,協調推進改善重點區域大氣環境治理。
一是高規格、高標準成立“烏—昌—石”區域大氣環境整治協調小組,成立由國家、地方和企業大氣污染防治專家組成的“烏—昌—石”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委員會,高位推動“烏—昌—石”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二是深入基層一線廣泛開展調研工作,分別對“烏—昌—石”區域散煤治理、工業園區“公轉鐵”
交通運輸結構調整、部分重點排污單位污染治理、生態環境監測等開展調研,了解掌握區域大氣污染整治一手資料。三是幫扶指導區域內有關重點行業企業制定污染治理
減排“一企一策”方案。四是強化監測執法監督幫扶。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成立5個監督幫扶組,對重點區域41家企業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在線監測設施運行、排污許可制度落實等情況進行暗訪,并對15家企業開展了手工監測。
下一步,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將加快建成“烏—昌—石”區域精準管控指揮調度系統平臺,完善涉氣企業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和污染源智能視頻監控,為區域空氣質量改善提供技術支撐、數據支撐和業務支撐;開展區域內150家重點企業“一企一策”污染治理方案專家論證,確保方案可實施、可量化、可考核,壓實企業污染治理主體責任;深入開展“烏—昌—石”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大氣污染物治理技術和回收利用技術研究,推進企業污染深度治理。
全力推動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
問:請談談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落實進展情況及對塔城地區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落實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的具體情況?
答: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把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狠抓落實、全面推進,確保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全面徹底整改到位。截至2023年3月底,自治區46項整改任務已完成13項,均達到序時進度要求,其他任務均在積極加快推進;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自治區轉辦的1755件信訪件已辦結1649件,階段辦結64件,辦結率達到97.6%,剩余42件正在有序推進。
2023年3月31日,自治區第一、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塔城地區和巴州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4月20日順利完成督察工作。結合今年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要求,我們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堅持精準科學依法督察,查找查實了塔城地區、巴州存在的礦產資源開發管理粗放、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污染防治設施運行不正常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積極推進“三線一單”成果落地應用
問:我區在以生態環境保護助力推進經濟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在環評服務等方面有什么工作舉措?
答:我區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水平保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面對新時代提出的推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要求,自治區生態環境部門強化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健全“三線一單”更新調整機制。通過對2023年自治區“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進行動態更新,指導各地(州、市)根據“十四五”各專項規劃,生態、農業、城鎮類空間劃定的紅線成果和經濟發展要求,從源頭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做好環評審批服務方面,生態環境部門對重大項目實行最大限度容缺受理。在受理環評文件時,可不將最后一次公眾參與完成作為必要條件,同步開展環評文件技術評估,后續督促落實公眾合理環保訴求。對公路、鐵路、水利水電、光伏發電、陸上風力發電等項目,保供煤礦以及僅涉及產生水污染物但不向水體排放的項目,在嚴格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基礎上,無需出具污染物總量審核文件,可在環評審批平臺直接通過。嚴格執行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工作要求,配合相關部門開展
化工園區認定,幫助地方政府把關診脈,為項目落地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