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歷史經驗,對第二個履約階段制定了新的應對措施
東京的總量控制與交易項目是一個獨特、有領先地位的城市層面的
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專門設計出來以符合東京都市圈的碳排放情況的系統。類似于任何一個主要的商業大城市,東京的碳排放以針對能源的消費而產生的排放為主,而不是針對能源的生產過程帶來的排放。因此規章制度主要針對包括商業和工業的能源使用者這些下游企業。一些能源供應商,例如不在東京管轄范圍內的大型發電廠,均不適用這些規章制度。為了應對城市規模的系統的挑戰,東京的總量控制與交易體系的明顯特征是,主要著眼于被納入履約范圍的擁有電機設施的企業以及新建電機設施的企業,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完成
減排目標。
經過5年時間積累,東京的總量控制與交易系統已經進入了第二階段(2015財政年-2019財政年)。我們愿意分享一些特有的引進措施,并總結回顧我們過去的經驗。
對東京總量控制與交易系統的升級
2015年2月19日,東京都廳宣布,經過第一個履約期的第四年(財政年2013)后,相比于基年已達到了23%的減排量。2015年,東京將迎來第二個履約階段(財政年2015-2019)。和第一階段(財政年2010-2014)相比,其中變化最大的是,不同領域的履約率都有所提升(商業建筑物從8%提升到17%,工業生產機構從6%提升到15%)。同一時間,我們采納了一些新措施以推動更多企業完成新目標,鼓勵在這一系統外的低碳能源供應商發展。
1. 一種鼓勵履約企業使用低碳能源供應商發電的新機制
為統計企業在能源使用方面所產生的排放量(特別是電熱方面),納入企業使用和能源供應商沒有區別的標準的換算公式。但是,我們加入了一種新機制鼓勵企業采用低碳能源供應商。經東京都廳
認證后的能源供應商將采用一個各自不同的換算因子以體現他們在改善碳排放上產生的不同效益。因此,如果企業決定采用低碳能源供應商,改善后的換算因子就能沿用進會計核算,有效減少了企業的年度排放量。這其實是一種獨特而又創新的基于需求層面的策略,通過鼓勵低碳能源的使用從而增加低碳能源的供應。
2. 針對新建項目企業的評估和披露
為達到第二階段新增的履約量,發電廠所有者需要和新建項目企業合作更密切,新建項目企業會在減排上承擔更重要的角色。但是,一些新建項目企業缺乏實施節約能源措施的意識和能力。為加強這一方面,我們已經開發了一個評估和公開披露新建項目企業減排措施的體系。這會帶來一些影響,第一是社會評估,第二是新建項目企業之間的比較,第三是對未來減排的動力。我們會用六種評估檔次來評估新建項目企業,從最低的C類別到最高的S類別。
對部分城市來說,以東京為例,數據加工是一種越來越普遍的耗能商業活動。在東京數據中心的聯合服務器面積是全國總數的一半。為引起這些數據中心對排放的重視程度,東京都廳和日本的數據中心委員會達成一項約定,為節能的數據中心開展認證程序。認證的標準包括數據中心的總體節能效率、為節能所執行的專門的管理措施以及其他和安全管理有關的措施(例如對地震防范、斷電應對、數據安全等)。對于中小型企業的數據承保服務,我們將承擔其數據轉移至已認證的數據中心所需的成本。
經驗教訓
東京的總量控制與交易和其他
排放權交易系統有所不同,它的設計和發展都考慮了一些專門的關鍵因素。接下來的章節陳列了一些我們已取得的經驗教訓,我們相信這些經驗教訓對于其他地區實行總量控制與交易也有所幫助。
1. 更清晰的目標
總體來說,與新制度有關的商業組織是否對該制度有清晰的認識,對于未來實施有關措施是很重要的。以東京為例,在開始這一項目前,我們就已經公示了中長期的減排目標以及計劃好了的第一第二履約階段,幫助他們樹立意識。
2. 激勵制度的建立
為支持更多企業履約,我們與關鍵行業的相關人士進行接洽,共同推動節能和減排。在東京總量控制與交易建立后,激勵制度保證了其落實的成功。以我們的經驗看來,這其中確實得益于一些關鍵因素的落實。第一,應該告知每個公司的管理層大體的節能情況,通過預算支持這一目的;第二,總經理和技術經理對于企業節能的責任意識充當了減排中的重要角色;最后,培養所有者和新建項目企業建立起良好合作關系是關鍵。
3. 總量的控制
為成功實現減排目標,政府和履約企業雙方都有必要共享信息,引導總量的設計工作。以下列出我們在這一方面的一些關鍵舉措:
對于履約企業:
東京都廳給予履約企業有針對性的反饋。這些反饋均根據年度報告給出,詳細闡述企業的節能措施和減排結果。
我們提供了一種“服務臺”服務以解決履約企業提出的
問題并對他們的總量控制與交易提出建議。
東京都廳每年都為履約企業舉辦研討年會和講座,加深他們對這一項目的理解。
東京都廳不僅為控排企業,也為新建項目企業和行業領先企業發放手冊和最佳實踐報告。例如,我們披露高度節能企業名單以及他們怎樣獲得該成效的相關信息。
對于政府:
東京都廳積極參與
政策制定討論,了解履約企業在節能方面的最新措施,從而反饋給履約企業更有建設性的意見。
學習其他地區的實施經驗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保證了我們不斷反思回顧并改善我們的政策,激勵我們繼續追求更有遠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