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2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車發展措施,促進調結構擴內需。會議認為,促進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車發展,淘汰超標排放汽車,有利于緩解能源與環境壓力、推動汽車產業結構優化和消費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研究結果表明,機動車、工業生產、燃煤、揚塵等是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環境空氣中顆粒物的主要污染來源,約占85%-90%,其中
北京、杭州、廣州、
深圳的首要污染來源是機動車。在治理霧霾和
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從國家到地方都在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相關
政策也密集出臺。
此前,習主席訪美期間,中方宣布會在2017年先于美國設立
碳排放交易體系。比較中國先后兩次做出的
碳減排承諾,從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約束指標到碳排放絕對量約束指標的轉變是具有顯著實際意義的。預計到2035 年所能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超過200億噸。
要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達標,未來就需要減少石油、煤炭等
石化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也就是說,未來我國會加大核電、
電力等為代表的非石化能源的占比。由此可以推導出,未來新能源汽車也無疑會受到政府相關政策的持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是大勢所趨,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經之路。這一產業受到全球關注和投資者的青睞,未來前景十分廣闊,也是各國政府積極支持的產業,因而值得深度發掘其中的投資機遇。